新闻详情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高原喀斯特地区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发布日期:2016-12-30 11:36:05浏览量:1910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高原喀斯特地区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二、推荐单位意见 本项目开展了基于高原喀斯特环境的中草药资源及产业化的研究开发,基本查清了贵州中草药资源的家底,明确贵州现有中草药资源4802种,发现药用植物(植物)新种,中国药用植物新资源,贵州药用植物新资源和新增补种,贵州植物新记录属、新记录种,填补了贵州药用植物及植物的空白,丰富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极大地充实了中药资源宝库。发现并确定贵州现有特有药用植物、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并提出了保护措施,收集保存种质资源,努力抢救以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首次对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贵州中药资源》收载的中药资源物种、产地、拉丁学名、中文名等进行了全面考证和修订。 对淫羊藿、何首乌、吉祥草、虎耳草、大果木姜子等进行了合理区划布局、野生保护抚育、野生变家种驯化及人工栽培繁殖关键技术研究,培育出适应能力好、抗病力强、生长迅速的优质驯化苗,构建大面积人工栽培推广条件。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淫羊藿种质资源圃。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建立了淫羊藿、吉祥草、续断、刺梨等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野生保护抚育基地;建立的淫羊藿、何首乌规范化种植基地已通过国家GAP认证。 对治疗重大疾病、化学成分未见报道的中药民族药,包括治疗肝炎的小花清风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大果木姜子、抗肿瘤的刺梨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化学成分等研究。完成了大果木姜子、淫羊藿、吉祥草、艾纳香、黑骨藤、虎耳草、刺梨、金铁锁、红禾麻等中成药大品种的原料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为喀斯特环境中药民族药材的质量控制、民族新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开发了一系列的中药民族药创新药物。在中药民族药资源、栽培、化学成分、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全产业链上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高原喀斯特地区中药民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提供了示范,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实现全民同步小康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项目简介 (一)资源调查研究 1. 历时30余年,行程80余万公里,对350余个中草药资源丰富区域和1600余个空白点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对民族民间常用中草药传统用药情况采访调查,采集并制作药用植物腊叶标本85870份、药用动物标本350份、矿物标本220份,拍摄照片20万余张。应用生物分类学方法科学鉴定标本,结合相关资料考证,基本查清了贵州中草药资源的家底,明确贵州现有中草药资源4802种,其中药用植物4419种,药用动物301种,药用矿物82种,并将中草药资源和中药民族药材标本信息化,建成2个共享信息数据库。 2. 发现药用植物(植物)新种25种,中国药用植物新资源126种,贵州药用植物新资源和新增补种613种,贵州植物新记录属12个、新记录种54个,填补了贵州药用植物及植物的空白,丰富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极大地充实了中药资源宝库。发现并确定贵州现有特有药用植物80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97种,并提出了保护措施,收集保存种质资源7374份,努力抢救以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并对427种中草药资源蕴藏量进行初步量化。 3. 首次对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贵州中药资源》收载的4290种中药资源物种、产地、拉丁学名、中文名等进行了全面考证和修订,发现244种为误载,贵州不产,309种拉丁学名为异名。 (二) 药材保护抚育及规范化种植研究 1. 野生保护抚育、驯化和栽培关键技术:对淫羊藿、吉祥草、虎耳草、大果木姜子进行了野生保护抚育技术、野生变家种驯化技术、人工栽培繁殖技术研究,培育出适应能力好、抗病力强、生长迅速的优质驯化苗,构建大面积人工栽培推广条件。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淫羊藿种质资源圃300亩。 2. 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建设: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建立了淫羊藿、吉祥草、虎耳草、续断、刺梨、钩藤、大果木姜子等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0余万亩,野生保护抚育基地10余万亩,推广种植面积100余万亩;建立的淫羊藿、何首乌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已通过国家GAP认证。 (三) 中药民族药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研究 1. 化学成分研究:对治疗重大疾病、化学成分未见报道的特色中药民族药,包括治疗肝炎的清风藤属植物小花清风藤、尖叶清风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大果木姜子、银杏叶、樟、猴樟;抗肿瘤的刺梨、金樱子、莪术、毛果含笑;芳香开窍、清热解毒的追风散、蜘蛛香、艾纳香、苦丁茶、野菊花、土荆芥、迷迭香、兰布正、千里光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化学成分等研究,分离鉴定了三萜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和挥发油类等600多种化学成分,首次发现23种新化合物。 2. 质量控制研究:系统完成淫羊藿、大果木姜子、吉祥草、黑骨藤、虎耳草、刺梨、艾纳香、金铁锁、红禾麻、酢酱草、羊耳菊等中成药大品种的原料药材质量控制研究,为喀斯特环境中药民族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完成了61个中成药(苗药)地标升国标工艺及质量标准,为民族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和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喀斯特高原地区中药民族药可持续利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四) 新药创制及中成药(苗药)大品种产业化 以民族药大果木姜子、淫羊藿、吉祥草、艾纳香、虎耳草、刺梨、红禾麻、青风藤、金铁锁、酢酱草等为主药,研发了理气活血滴丸、仙灵骨葆胶囊、润燥止痒胶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妇炎消胶囊、金刺参九正合剂、心胃止痛胶囊等33个创新药物,其中理气活血滴丸是国家实行新药注册管理以来,贵州省获得的第一个以苗药组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上市销售的中药新药;仙灵骨葆胶囊、润燥止痒胶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妇炎消胶囊、咳速停胶囊(糖浆)均成为独家国家基药或医保大品种,经带宁胶囊、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通络骨质宁膏、金骨莲胶囊、艾愈胶囊、双羊喉痹通成为有较好的市场潜力的特色品种。 (五)项目取得的成果 发现药用植物(植物)新种25种,中国药用植物新资源126种,贵州药用植物新资源及新增补种613种,贵州植物新记录属12个、新记录种54个,收集保存种质资源7374份;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和野生保护抚育基地累计30余万亩,推广种植面积累计100余万亩;首次发现新化合物23个;新药创制33个,开发年产值上亿元的大品种6个,培育特色产品6个;制定国家药品标准59项,获药品注册批件33件;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6件,新药证书3件;获GAP认证2个。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26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1件。 项目成果推广应用近三年(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成药产品累计销售额86.56亿元,新增利润10.69亿元,税收9.55亿元,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药材累计产值20.27亿元,带动农户3.57万户增收,扶贫开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客观评价 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研究员认为该项目为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内同类研究领域具有先进示范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士林研究员认为该项目填补了贵州植物及药用资源的空白,在植物分类学和中药资源学等学科领域意义重大,更为贵州制药企业新产品的开发等提供了丰富的新药源。 五、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推广应用至2013年12月,在贵州累计规范化种植、保护抚育及推广种植面积130多万亩,中药材产值20多亿元。成药产品开发与推广方面,应用企业10多家,涉及产品30多个。近三年累计生产总值80多亿元。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1.贵阳中医学院:项目主持、组织单位。贵阳中医学院依托贵州省高原喀斯特环境下丰富的中草药和民族医药资源,围绕项目研究内容,组织开展了高原喀斯特环境的中草药资源调查,中药民族药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新产品开发研究。出版《贵州中草药资源研究》等专著12部,发表研究论文266篇。相关研究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2.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对本项目涉及的吉祥草、艾纳香、虎耳草等品种进行保护抚育及种植推广研究。开展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咳速停糖浆()双羊喉痹通颗粒、经带宁等产品的研发、质量标准制定、二次开发研究等工作。 3.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有限公司:对本项目的淫羊藿、续断、刺梨、黑骨藤、红禾麻等中药民族药品种的保护抚育、规范化种植及种植推广研究。对仙灵骨葆胶囊(片)、润燥止痒胶囊、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金刺参口服液等产品的研发、质量标准制定、二次开发研究。 4.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对本项目涉及的大果木姜子、艾纳香、金铁锁等品种进行保护抚育及种植推广研究。开展理气活血滴丸、金骨莲等产品的研发、质量标准制定等工作。 5.贵州昌昊中药发展有限公司:对本项目涉及的何首乌、钩藤进行种质资源收集和整理,开展该药材的野生变家种、规范化种植及种植推广研究。 九、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表 1.何顺志,第1完成人,主持,负责项目提出、技术设计、实施及总结,与贵阳中医学院张永萍、梁光义、靳凤云均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源学重点学科、贵州省生药学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方向负责人,分别带领学科和实验室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中药民族药化学成分及活性、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研究三个团队完成分工的任务;各方向与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周宁、王晓春、杨相波,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夏文、姜伟、李星,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窦啟玲、贵州昌昊中药发展有限公司长期合作,在产品原料的资源种植、新药研发、地标生国标及转正、产品的二次开发等合作完成了高原喀斯特环境的中草药资源调查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中的相关研究,共同发表论文、申请授权专利等成果。 2.张永萍,第2完成人,负责、参与项目中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贵州18种中成药地标升国标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研究,与梁光义及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周宁、王晓春等共同研发的“中药新药芍石护睛胶囊”2009年获临床批件,并共同申请相关专利获授权,共同研发“中药6类新药丹仙康骨胶囊”获专利授权及临床批件,两个品种均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与贵州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夏文、姜伟、李星等完成地标升国标产品的提升,正对获授权专利“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治疗心肾阴虚的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开发;主持与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贵州民族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民族药地标升国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与梁光义及该企业共同开发上市 “中药6类新药理气活血滴丸”;本人主持,梁光义、靳凤云参与的“18种中药民族药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的研究”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梁光义参与靳凤云主持的“仙灵骨葆胶囊等16种贵州苗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及应用”。 3.梁光义,第3完成人,参与,负责开展了小花清风藤、刺梨等24种中药民族药化学成分、活性部位研究,参与中药新药理气活血滴丸、主持芍石护睛胶囊等研究工作,参与张永萍的“18种中药民族药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的研究”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张永萍一起参与靳凤云主持的“仙灵骨葆胶囊等16种贵州苗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及应用”。 4.徐文芬,第4完成人,参与完成了部分高原喀斯特环境的中草药资源调查研究、淫羊藿药材产地加工与贮藏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等工作,参与何顺志主持的“贵州中草药资源研究”2009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完成人),主持完成何顺志、孙庆文参与的“贵州药用植物关键类群研究”2015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何顺志等出版专著《贵州中草药资源研究》和《贵阳市中草药资源》、发表56篇论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淫羊藿药材的加工方法”。 5.冉懋雄,第5完成人,参与完成了部分高原喀斯特环境的中草药资源调查研究及中药材生产与GAP基地建设等工作,出版相关专著10部,2001年贵州省中药研究所整体并入贵阳中医学院前,曾经与何顺志、徐文芬等开展淫羊藿等相关研究,参与何顺志主编的《贵州中草药资源研究》,与徐文芬共同出版专著3部。 6.邱德文,第6完成人,参与完成了大果木姜子的生药、药理药化研究,心胃止痛胶囊、理气活血滴丸新产品开发,主持张永萍参与完成的“苗药大果木姜子系统研究及产业化”2010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参与完成张永萍主持的“苗药理气活血滴丸国家新药的研究开发”2015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共同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篇。 7.夏文,第7完成人,负责部分技术工程化应用与推广,参与完成贵州百灵集团制药有限公司中药民族药地标升国标20个品种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研究,主持了“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咳速停(糖浆、胶囊)”的研制等工作,与张永萍、梁光义等申报授权发明专利2项。 8.周宁,第8完成人,负责部分技术工程化应用与推广,参与完成了仙灵骨葆胶囊、润燥止痒胶囊、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等核心中药及民族药品种的标准提升工作及二次开发、淫羊藿中药材保护抚育种植等工作,与何顺志、徐文芬、梁光义、张永萍等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项。 9.窦启玲,第9完成人,负责部分技术工程化应用与推广,参与完成了“理气活血滴丸”的开发与产业化、苗药大果木姜子套种艾纳香种植模式研究及应用、金骨莲胶囊质量标准提升等,获得发明得专利授权1项。 10.贺定翔,第10完成人,主持贵州省中(民族)药何首乌、钩藤的资源收集及整理,开展新品种选育、繁育及规范化种植研究,长期与贵阳中医学院课题组合作,开展该公司的品种基源、栽培、品质评价研究;与兰才武、冉懋雄等完成何首乌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 11.姜伟,第11完成人,负责部分技术工程化应用与推广,现任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与贵阳中医学院在种植、中药民族药产品开发、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产品二次开发的全面合作,参与完成了“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咳速停(糖浆、胶囊)”等20个品种的研制、报批等工作。 12.王晓春,第12完成人,负责部分技术工程化应用与推广,任贵州同济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长期与贵阳中医学院合作,共同完成“中药6类新药丹仙康骨胶囊” “中药6类新药芍石护睛胶囊”等开发,共同申报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参与完成了“润燥止痒胶囊”、“仙灵骨葆胶囊”的研究开发、质量标准提升、产业技术成果转化、二次开发等。 13.靳凤云,第13完成人,参与中药新药理气活血滴丸研制,主持了张永萍、梁光义参与的“仙灵骨葆胶囊等16种贵州苗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及应用”,与梁光义、张永萍等共同完成了四家企业的药材、产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14.孙庆文,第14完成人,参与完成了部分高原喀斯特环境的中草药资源调查、药用植物资源、中药材、民族药材标本照片拍摄等,参与何顺志主持的“贵州中草药资源研究”2009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完成人),参与完成何顺志、徐文芬的“贵州药用植物关键类群研究”2015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完成人),与何顺志等出版专著《贵州中草药资源研究》、发表11篇论文。 15.李星,第15完成人,参与部分技术应用与推广,参与完成了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咳速停(糖浆、胶囊)”的二次开发工作。参与完成了双羊喉痹通颗粒、经带宁胶囊质量标准提升、工艺优化。 |